包头市3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2024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 作者:创新内蒙古、市科技局(办公室) 日期:2025年01月13日 访问次数:

包头市3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2024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

一、大型难变形金属件重型挤压制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大型难变形金属件重型挤压制造关键技术在北重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上应用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国家关键领域对高合金大口径厚壁耐热钢管、高均质大口径奥氏体不锈钢管和大直径粉末高温合金棒件等重大需求,联合多家单位攻克了大口径厚壁耐热钢无缝钢管大型钢锭制坯挤压成形、奥氏体不锈钢近等温重型挤压成形、粉末高温合金镦粗—挤压成形、超大预应力钢丝缠绕挤压模具高效再制造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端P92大口径管材的新质规模化生产,降低综合生产成本30%以上,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突破了超纯TP316H奥氏体不锈钢大口径厚壁管材短流程的制造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批量生产;粉末高温合金均质棒坯规格Φ280—400mm,晶粒度ASTMll级,利用率较国外提高 20%;大型挤压制坯模具高效再制造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大幅降低了模具成本。项目共获得专利6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0件,制修订国家、行业等标准8项,成果应用于火电超超临界机组、四代钠冷堆核电示范工程,支撑涡扇系列、长江系列等多个航空发动机型号的研发,近3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电站P92大口径管材市场占有率85%,获评2024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锈钢大口径管材近等温重型挤压成形技术、大直径粉末高温合金棒材镦粗—挤压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在包头投入运行

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

2024年10月15日,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产,项目主体工艺生产厂房占地面积之大,在稀土冶炼行业鲜有所见,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项目采用“焙烧—水浸—转型—联动萃取分离—沉淀—煅烧”冶炼工艺技术,是两大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和自主开发技术的有机融合,而且生产线应用一系列首台套装备,在稀土行业首次实现了粉体物料卸车、堆料、取料、配料、输送、溶配等多环节的连续自动化生产,确保生产数据采集率达到90%。产线工艺技术、装备、环保、生产能力均实现行业领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切换产品规格型号,最大程度满足下游对各类原料产品的需求。投产后具备年处理19.8万吨混合稀土精矿能力和10.6万吨稀土氧化物萃取分离能力。

三、国内首个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项目在包头投入运行

华电氢能运用天然气掺烧绿氢工艺建设的绿氢储罐

2024年11月26日,由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包头市达茂旗实施的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成功打通“风/光电制氢+掺氢管道输送+工业供能”流程,顺利点火成功,让同一园区的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水氢氟酸工业生产线用上了掺20%绿氢的天然气。该示范项目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唐叔贤院士团队的天然气掺烧绿氢工艺方案,配套建设新能源发电20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年发电量5.52亿千瓦时、制备绿氢7800吨,是国内最早实现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并运用于工业供能,实现工业天然气与绿氢最高掺烧比例,以及2000吨/年最大绿氢掺烧规模的工业化示范项目。同时,围绕“风/光电制氢+纯氢长距离管道输送”,华电氢能正在着手应用包钢科研团队自研且行业首发的抗氢脆管线钢材料,主导建设达茂旗—包头纯氢管道输送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助力内蒙古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改善二类工业天然气的燃烧和传热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为包头市打造中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和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提供支撑。